山药为药食两用之品,历史悠久。其性味甘、平,归脾、肺、肾经,功能补脾胃、益肺肾。
如《本草正》曰:“山药味微甘而淡,性微涩。所以能健脾补虚,涩精固肾,治诸虚百损,疗五劳七伤。”
可见山药于祛疾防病或病后调养上的益处颇多。
炒山药、茯苓等量,打粉,每次30~50g,加水适量冲服。也可用生山药、茯苓各100g,混匀,共研细碎,放入大碗中,加水适量,浸泡成糊,面粉800g加入发面,揉匀,等面发起后,放适量碱,做成面饼蒸食或者烤做饼食。用于脾胃不健、纳差食少、乏力便溏者食疗调养。
生山药、薏苡仁、莲子肉、芡实等量,共取20~50g,加小米适量熬粥,可健脾胃,用于脾虚腹泻、气短乏力者日常调理。
炒山药30g,莲子15g,白扁豆10g,水煎服,可健脾固肾,厚肠止泻,适于慢性久泻、营养不良、妇女白带多属脾虚湿盛者。
取鲜山药250g,山茱萸10g,将山药洗净去皮,捣烂如泥,加入山茱萸,蒸熟加白糖适量,适于小儿遗尿者日常食用。
炒山药12g,鸡内金5g,共研末混匀,加适量红糖,以上为1日量,加水煮沸成糊状,分2~3次口服,可用于调养小儿食积。
生山药10~30g,黄芪10~30g(包煎),煎煮半小时后,去黄芪,吃山药喝汁,可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理。
生山药60g,生薏苡仁60g,柿霜饼24g。上三味,先将生山药、生薏苡仁捣成粗渣,煮至烂熟,再将柿霜饼切碎,调入融化即可。适于有纳差食少、虚热劳嗽等表现的脾肺阴虚者。
炒山药35g,糯米50g,砂糖适量。将山药、糯米用文火煮成稀粥,加适量砂糖调匀。可健脾养肺益胃,适于食少倦怠、便溏乏力、肺虚久咳者,亦可作为健康人保健强身之用。
鲜山药、红豆各200g,红枣400g,鲜白扁豆50g。将鲜山药切成薄片,红豆煮熟为泥,再将红枣、鲜扁豆切碎,共混匀做糕,上笼武火蒸15~20分钟即可食之。可健脾补气养血,适于便溏乏力、面黄肌瘦者,及大病、久病后的调养。
生山药500g,面粉150g,核桃仁、葡萄干等各色果仁适量。将生山药洗净去皮,蒸熟放碗中,加面粉,揉成面团,放瓷盘中,按成圆饼状,上面摆果仁,然后用武火蒸20分钟即可食之。可健脾益肾,用于脾虚者日常调理。
服食山药时应注意。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慎用,实热邪实者应忌用。
因为山药性热,含有丰富的淀粉,属温补食材,便秘患者吃山药,无异于火上浇油。
山药中含有的薯蓣皂苷成分,在人体内可以合成荷尔蒙,如睾丸激素和雌性激素。
因此,对于前列腺癌、乳腺癌的患者来说不适宜多食用。
山药最好要去皮食用,以免产生麻、刺等异常口感。山药皮中含有皂角素和黏液里含的植物碱,部分人接触后会引起过敏而产生瘙痒。
所以处理山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,剥完后双手洗净,或稍加蒸煮后更易剥皮。
部分常见食材,如胡萝卜、黄瓜、南瓜、笋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分解酶,若与山药同食,会分解山药中的维C。
所以这几种食材尽量不要和山药一起同食,否则会对营养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。